1月2日17:07分,临近下班,鲁南化工微信工作群里突然热闹起来,质检中心主任于海水发布的一张ICQCC“Gold Award”(金奖)获奖证书图片,获得群成员接续点赞。
“全英文的发布,太牛了”
“给五朵金花点赞”······

这是鲁南化工首次组队参加第49届国际质量管理小组会议(ICQCC),就一举夺得最高奖项,开创了鲁南化工QC小组活动成果在国际赛事上获奖的先河,实现历史性突破。
从0到1,回顾冲奖背后一路的努力,参赛姑娘们笑得灿烂:“异常艰辛,但无比自豪!”
ICQCC大赛被誉为“质量奥林匹克”,是国际质量管理领域的最高荣誉之一。从成果研制到登上国际舞台发布,至少需要三年时间。成功入围现场发布的QC小组队伍,需要从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上万个课题小组中层层选拔。

“说实话,当得知我们有机会去国际舞台展示,都兴奋极了,但转念又是懵的。除了对在国际平台发布毫无经验,摆在面前的第一道关口就是语言关,因为全程需要用英语发布。”质检中心技术员叶墨香说。
“这是鲁南化工QC小组第一次走上国际舞台,无论怎样的困难都要攻克,我们一定要把企业风采展示出去。大家商量着先把能想到的问题全部梳理出来,按照轻重缓急逐一制定解决办法。”于海水表示。
2024年4月,鲁南化工邀请兖矿能源相关专家到公司进行专业指导,并向有丰富经验的济三煤矿学习,对国际赛事相关事宜进行初步了解。
彼时,发布人的选拔也同步展开。本着专业相关、英语四六级、口音流利等原则,向近两年入职的大学生员工发出倡议,鼓励大家积极报名,初步确定人选后,又组织面试选拔,最终确定了4名发布人员。
第49届国际质量管理小组会议(ICQCC)定在斯里兰卡科伦坡召开,因为跟印度接壤,大会评审执行的是印度标准,所有材料的准备都要按印度标准进行修改。
“最难的不是材料的烦琐,而是印度标准里标注的评价标准释义得非常模糊,不像我们的国标把评审内容说的条理清晰。这就需要凭借自己的工作经验去理解,然后修改我们的参赛材料。”叶墨香说。
“超级烧脑。”她忍不住补充。
整整两个月,中文版的成果报告、发布词,英文版的成果报告、发布词、PPT和视频短片所有的工作在紧张而忙碌的氛围中进行。
大赛要求事先提交英文版的成果节点,提交时间的前四天中文版材料才定稿,面对接近一万字的中文材料,要保质保量按时完成文件的英文翻译挑战非常大。
“因为涉及QC管理的诸多专业知识和用语,需要对相关的QC通用知识和QC成果涉及的专业知识进行梳理熟悉,以确保翻译准确、通俗易懂、便于评委理解。”翻译王成霞说。
整整4天,每天从早到晚,王成霞对照中文材料进行着翻译,在翻译过程中遇到有不清楚的地方就即刻与小组成员进行沟通,力求翻译准确易懂。大家常常工作交流沟通到深夜。功夫不负有心人,材料最终按时提交,走出了迈向国际发布的重要一步。
在制作英文版PPT时,有时两个汉字组成的词组,需要多个英语单词才能表述清楚,无形之中增加了PPT的词汇量,不仅让PPT页面不够美观简洁,而且也不符合大赛多图少文的要求,作为主译人员的技术工程部翻译王成霞一次次同小组成员沟通、商讨,反复进行专业用语的核对。
“太难了,本身中文版文字已经是精炼的,再减或许就不能清楚地对内容进行表述,我们在探讨中就想到采用关键词,然后有侧重地减少不重要内容的解说量。”虽然过去了3个月,王成霞讲起来感觉就在昨天。
刚刚过了PPT的制作关,又一关卡接踵而来。4个发布人第一次进行英文版的发布排练,就发现严重超时。
“这个问题跟PPT的翻译一样,中英文之间的差别,让最后的字数出现非常大的不平衡。”王成霞说。
一方面要讲解清楚整个成果内容,内容中要有侧重点与关键词,另一方面还要保留4名发布人之间的必要的衔接串词。对王成霞是挑战,对叶墨香是挑战,对4名站在台前发布的女孩们也是挑战。
曾旭阳、安然、张锡文、刘湘婷,平均年龄24岁,最大1999年出生,最小2002年出生,均为近两年入职的新员工。
“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那股子冲劲儿在她们几个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叶墨香说。
为了按要求做好英文版翻译,大家逐行逐句的探讨,一个单词一个单词的推敲。
“这是我们第一次参加国际赛事,如同‘瞎子摸象’,好在有领导们的重视和指导,一次次开会确定具体细节流程,一步步攻克细节难题,小组成员各司其职,全力以赴共同迎接这次挑战。”中文版发布词撰稿者、发布成员之一、来自电气车间的张锡文说。

整个成果发布15分钟,4名发布人除需要非常熟练自己的发布词之外,还要掌握全部的发布内容,确保衔接流畅,以备不时之需。
“如果熟悉全部发布词,在发布过程中一名成员如果出现忘词,其他人就能够即刻接上去。”发布成员之一、来自电气车间的安然说。

从10月初,作为成果发布答辩人的王成霞带着4名发布人开启了一次又一次的集中练习,对发音进行纠正,从站位到手势、表情,反复进行排练。
虽然以线上视频会的方式参加会议,但是国内所有参赛队都要统一前往大会指定的地点四川省成都市参赛。11月2日晚,刚刚抵达成都的团队成员顾不上休息迅速投入工作,了解熟悉发布时间、场地、相关注意事项。在得知第二天晚上可以进入发布会场提前熟悉流程时,团队成员早早赶往发布场所。
“到了我们才知道,是所有参赛队都可以进入会场熟悉,国内参赛队很多,我们必须跟着排队,最后排了近2小时才轮到我们练习。”叶墨香说。
由于发布场地有限,视频会议的摄像头覆盖区域非常受限,为了能让主会场的评委清楚地看到4名发布人,大家根据现场环境临时对发布时的上下台顺序和人员站位进行了调整。正当大家演练时,工作人员前来告知在主会场评委提问时,答辩人需要面对镜头,无法看到PPT内容,突如其来的压力全部给到了负责答辩的王成霞。这要求王成霞不仅要能听懂英语中带有当地口音的评委提问,而且还要完全掌握之前准备的英文版的31条注意事项和重点问题,另外若是评委问到未能准备到的问题,她也必须能快速反应并作答出来。从会场回到休息的酒店,王成霞开始反复观看当地电视新闻,熟悉口语发音,反复练习成果内容以及可能提问内容,几乎整夜没睡。
11月4日发布正式开始,除了等时差,由于线路原因,时间一推再推,从早8:00,一直到中午12:40,小组成员终于正式进场发布。
整个过程,发布人员胸有成竹、落落大方,兖矿能源在场带队领导和其他队友纷纷为姑娘们竖起大拇指。
“这一次,我们与来自14个国家和地区推荐的1085个QC小组同台竞拼,最终一举夺得金奖,这是我们人生中难得的一段经历。虽然我们都倍感压力,但是鲁南化工五十多年来薪火相传的不怕吃苦、敢打硬仗、锲而不舍的精神是支撑我们的底气,让我们坚信努力就会有收获。”叶墨香说完,王成霞和其他姑娘们鼓起掌来。
这掌声,是送给叶墨香,也是送给努力的她们自己。
图片提供:叶墨香
特别感谢发布团队提供采访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