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25年,双氧水车间紧紧围绕“降本增效”工作,全员树立“过紧日子”思想,谋在先、干在实,从降低生产成本着手,深度挖潜,多点发力,找准降本“小切口”,打出增效“组合拳”。
咬紧牙关战寒冬
在双氧水生产工艺中,脱盐水必不可少。保系统安全的配酸、产品浓度控制、纯化工序的树脂柱再生、活性炭尾气吸附机组的排水等与安全环保相关的指标调控都跟“水”相关,也给双氧水车间冬季安全生产带来挑战。
为了“遇水而安”,车间谋划在前,针对冬季运行中的薄弱环节,优化调整系统运行,加大安全隐患排查力度,通过梳理往年防冻防凝点,重新完善增加伴热管线200余米,先后4次组织“冬季四防”专项推进会,对属地范围的设备、管线进行“会诊把脉”,将每台设备、每条管线的防冻保温工作落实到班组、细化到个人,落实防控措施,真正做到无死角、无遗漏。同时制定冬季巡检要点,优化巡检路线,遇到极寒天气提高巡检频次,关键设备专人监督管控,管理人员每天必须至少两次现场巡查防冻,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为双氧水装置冬季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并取得良好效果。
节支创效有活力
三分部署,七分落实。为保证降本增效实施方案落地有声、取得实效,双氧水车间积极施策,既出实招也出巧招,把闪闪发光的“金点子”转化为岗位上的实际行动,融入日常操作中。
双氧水生产过程中需要定期更换白土床氧化铝。每一次更换后白土床的重新投用,对于双氧水系统来说都是一次操作上的考验。新更换的氧化铝不可避免地会夹带粉末,如果进出口流量偏大,这些氧化铝粉更容易随着工作液带入系统中,对稳定运行产生不利影响,严重时可能会造成氧化塔双氧水分解。为了避免这一问题发生,双氧水车间组织班组人员不断集思广益,持续优化白土床投用操作步骤。从最初简单的扒卸、装填氧化铝,到装填过程中增加风机,一边装填一边抽氧化铝粉末,再到后来的先浸泡、再清洗、再投用,操作步骤虽然越来越多,效果却也是越来越好,逐步实现更换氧化铝后无波动投用白土床。
废工作液再回收
在降本增效的征途中,双氧水装置不仅在“降”字上精耕细作,更在“回”字上寻求创新突破,坚定“人人都能降成本,处处都可降成本”的工作思路,多角度入手,不断推进优化系统操作控制,实施工作液、氧化残液回收等挖潜项目,通过二次静置分层回收、优化流程等措施,在保证系统安全运行的前提下每年降本300余万元。其中,蒽醌单耗不仅创出历史最好水平,而且明显低于国内同工艺双氧水厂家单耗。
在双氧水生产过程中,带有工作液的闪蒸水分原来只能排入废工作液储槽,经过回收、清洗后再打入系统。工艺班组进行自主改善,在闪蒸罐底部排液阀门增加四通切换阀组,将闪蒸排液流程直接引入氧化液受槽。项目实施后每班减少回收工作液约17m³,其中废水占比80%,可洗涤回收工作液占比20%,一年下来可以降本20余万元。
降有方,增有效。在双氧水装置生产一线,创新举措层出不穷,长效机制不断完善,一张张成绩单熠熠生辉,极大地提振了团队士气,他们正以“加速度”奋力冲刺年度生产任务目标,为装置“安稳长满优”奠定坚实基础。